企业信息化管理转型五要素(转)(企业信息化的前提)
719
2022-07-31
本文为《之辩》集之五,刊发于《互联网天地》2007年11月号。 当前,有一种叫B.T.的论调甚嚣尘上:“业务即技术,技术即业务”,更有人甚至称“IT到BT势在必行”、“为业务服务的技术才有价值”。 听到这自以为是的断言,感觉就像是“吃饭即生活,生活即吃饭”一样的无稽之谈;而且显然是一个颇具经验主义色彩的判断,是营销驱动对技术创新的剥夺。 ForresterResearch用来证明这个论断的调查数据,来自于全球239位重量级的CIO。对此,我不禁要问,为什么调查对象是CIO,而不是CTO和CEO? 技术被企业需求的层次 类似于马斯洛的生存需求理论,我认为技术可以满足几个层次的需要: 最低一层当然是满足业务流程的需要,这就是CIO的眼界,也是FORRESTER的鼠目寸光。这一层面的技术是业务的服务者、后勤力量。技术在诸如金融、电信这样的企业中生存,扮演的就是这个层面的角色。为什么CIO通常不会成长为CEO?这跟地勤人员当不了飞行员是一样的道理。 高一点的层次我认为是CTO的职责,就是公司发展动力的需要;这也是最常见的技术公司生存方式。这一层面的技术需求是可以分化演变的:进,则演化为技术创新公司,CTO也逐渐担当起企业的一部分决策管理工作,成为CEO的候选人;退,则演化为技术蓝领企业,诸如软件外包、动画制作等,CTO也逐渐成为一个生产队长。 最高一层是CEO的职责,这是技术创新公司的生存要求,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对于技术创新公司来说,生于技术、死于技术都是常情,胜败一样的兵家常事。 当FORRESTER的Mr.Colony谈到他在哈佛商学院对CEO们的问询时竟然说:“他们在撒谎”(意指在场的CEO们回答说他们花在技术上的时间约占1/4);这样自以为是的姿态真是罕见。Mr.Colony认为,没有哪一个CEO(包括技术出身的CEO),会在IT上付出四分之一的时间。那么由此可以推论的是,根据Mr.Colony的理论,杨致远、王志东他们,一定是把大把的时间用在泡妞或者打高尔夫上了,根本无心关注技术的发展。 对于我来说,可以直接而明确地寻求到的反证就是:虽然我们只是一家很小的技术公司,即使仅统计CEO和我(CTO),花在技术创新(包括研究、分析)和技术实现(包括生产、培训)上的时间就超过我们工作时间的1/2。 FORRESTER的认识,并非没有一点道理,但它的片面就在于用营销的有色眼镜去看待技术,甚至一相情愿去替技术画地为牢。这样的认识仅仅适用于第一层次的技术定位,仅仅适用于只有CIO、没有CTO的企业,甚至仅仅适用于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支援。在刚刚被惠普以16亿美元收购的Opsware这类企业,CTO是企业的核心;而在纯粹以技术谋求生存的公司,比CTO更高的技术角色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