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哪些同步盘?好用的同步网盘有哪些?
615
2022-06-03
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方式,最关键的是能为企业节约成本,简化部署,并且后期维护简单。
这是一个老问题: 应该购买满足自己75%需求的商业企业软件,还是该自行开发软件,以便应用得心应手?
数十年的反复试验和学术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如果让普通的业务流程实现自动化,就该购买; 如果核心业务有别于其他公司,就该自行开发。
但实际情况并不简单。公司自行开发的破旧而复杂的软件系统也可以处理日常任务,采用成本高昂的商业软件取而代之不现实。在这些情况下,套装软件、甚至软件即服务(SaaS)方案可能非常适合企业的战略计划。
众多企业如MCI、摩托罗拉和Visa在决定自建还是购买软件时出现了两股潮流。首先,众多厂商推出不同产品(从通用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到极专业的行业解决方案)造成市场趋于饱和,它们的经济压力在持续增大。当用户决定购买通用软件时,软件厂商要竭力确保软件能被用户继续性地购买。
普华永道的前任全球CIO Mark Lutchen现在是负责IT效率业务的主管,他说: “大家都知道,标准化程度越高、购买的通用软件越多,实施和日常运维所需的成本就会越低。”
另一方面,一些主管仍高举内部开发的大旗。MCI(现隶属Verizon Business)的IT首席架构师Bob Laird就是其中的代表。他说: “哪里能够获得更高收入或竞争优势,我们就投资到哪里。”
与许多现代企业一样,Larid和他的团队围绕面向服务的架构(SOA),重新调整了内部开发工作,以便能够重复使用系统,而不是从头开发。他说: “查看遗留的应用程序、分析哪些仍有商业价值之后才做出了这个决策。”
决定自建还是购买系统所考虑的方面仍一样: 成本、应用时间、企业纷争、架构、技能组合和战略价值。另外,软件厂商的合并带来了新的定价模式和捆绑方案,客户因而增加了选择权。最后,开源软件集两者之所长,可兼容购买的组件和定制的组件,具有一定优势。
先看看成本
大多数IT主管表示,他们先会评估商业软件,当主要考虑应用时间和成本时更是如此。普华永道的Lutchen表示,购买软件可以最大限度地削减成本,腾出资源用于真正需要内部开发的软件。
即便在涉及企业客户、产品或服务的核心方面,甚至当IT部门的文化偏向于内部开发软件时,购买方案仍占上风。比方说,Visa的IT部门以自行开发为主,一方面是出于对安全可靠性和隐私方面的担忧,但另一方面是由于其全球金融网络的规模。过于庞大顾问David Allen在Visa旗下的技术部门Inovant担任了三年的首席技术官,他说: “由于信息量庞大,把项目外包给小企业后的成功率很低。”
不过,当Visa采用盈利分析软件等应用系统,为其会员银行和零售商提供更好的支持时,它简化了收集、分发及报告数据的方法,将各厂商的解决方案集成起来,并不是采用比较常见的自行开发方法—Visa在全面推广项目管理协会(PMI)认证,且同时采用了传统的开发方法和迭代开发方式。Visa向Ab Initio公司购买了信息处理软件,向Microstrategy公司购买了报告和分析软件,因为与自行开发相比,这种综合方式大大加快了交付功能的速度,还降低了生命周期内的成本。
在基础架构和工具等方面,Allen竭力要求Visa购买。他说:“自行开发并没有竞争优势。因为许多企业客户使用同一技术,所以厂商可成熟地,大规模开发这些系统,并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此外,开源运动在开发、操作、数据库和程序语言等方面有助于Visa。
Allen说: “既能买到低成本的工具,又可以获得源代码,这是集两者(购买和自建)之所长。我们把新的服务部署到开源软件上所取得的效果不比部署到Windows等商用软件来得差。”
购买,但不修改
尽管开源软件部署后需要各种定制,但上世纪90年代的企业资源规划(ERP)大战的教训却历历在目: 说到商业软件,尽量避免对系统修修补补,否则到头来维护成本不低于自行开发软件所需的维护成本。
MCI公司的Laird表示,许多公司(包括他所在公司)都犯了这个错误: 不断修改买来的第三方软件,结果实际上变成了内部开发的软件。他问道: “如果要购买软件,却要大幅修改以适合贵企业,这又何苦?”在不是MCI擅长的专业领域(比如销售和财务),Laird选择了改动MCI的流程,以适应购买的现成软件。“购买的软件必须贴近我们的业务流程,否则我们会改动业务流程,适应购买的软件。”
作为定制之外的一种选择,Lutchen推荐可以借助配套产品,比如现在市面上针对各大ERP软件的众多插件。他说: “如果能避免对软件包的主要部分进行改动,可以使维护成本降下来。”
SaaS解决方案通过浏览器来提供应用程序,它在本质上能防止进行成本高昂的修改。摩托罗拉负责战略、架构和电子商务的企业副总裁Toby Redshaw说: “SaaS是企业的一种更好的销售模式和退货模式。”摩托罗拉使用了Salesforce.com和Rearden Commerce提供的SaaS解决方案。他表示,一方面这是由于SaaS厂商们通常允许客户选购模块化的功能,而不是为从来用不到的套装软件功能购买许可证。
Redshaw表示,SaaS模式会对企业的IT带来巨大影响。与大型的内部开发项目相比,商业软件也许上市时间更短、维护成本更低,但SaaS根本不需要硬件或软件方面的投资,维护成本又比较低。由于带来重大投资回报的承诺并没有兑现,客户在采购方面显得更谨慎,厂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他预计企业软件价格会一路下滑。
由于出现了新型、诱人的购买选择,想证明有必要自行开发就更难了。企业可能也会将老化的专有软件改成商业解决方案。
为成功而自建
在过去几年里,哥伦比亚特区市政府致力于在整个特区实现标准化,把各部门内部开发的系统迁移至Ariba、仁科及其他厂商提供的标准化现成应用软件。不过,哥伦比亚特区DC-Stat商业智能部门的主管Dan Thomas决定开发一个商业智能系统,其功能是单个商业软件无法提供的。
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开发资源,Thomas选择了SOA方法,把商业软件与内部开发结合起来,为公司主管、分析人员、普通职员和移动员工开发了一大批基于Windows和Web的分析工具。Thomas说: “我们购买了核心软件,然后自行开发进行集成的连接组件和工具。”
首先,他购买了基础应用软件的许可证,包括来自甲骨文和ESRI的地理信息系统,来自Business Objects的商业智能应用软件,来自Sonic的企业服务总线(ESB),还有来自Plumtree的门户解决方案。接下来,DC-Stat的开发人员使用Java和.Net开发了把核心软件连接起来的服务和接口。
公司内部需要四个用户界面,并且是功能并不相同的应用软件,这是Thomas决定自行开发而不是购买的一个主要原因。Thomas解释: “我们力求开发速度快,所以采用了敏捷开发的方法。我宁愿现在为利益相关者提供80%的功能,而不是以后提供100%的功能。”
虽然商业软件和自行开发结合后可以降低风险和成本,但核心方面对企业来说非常具有战略意义,所以商业软件根本不会成为讨论的对象。Laird表示,在MCI公司,这些核心方面是指直接涉及其电信网络的部分,比如网络配置、网络管理和网络修复。
上世纪80年代,MCI自行开发了一个网络自动修复系统,因为当时还没有这样的商业应用软件。Laird表示,这个系统大获成功,让MCI实现网络停运的时间创下行业最短时间记录,该公司称现在依然保持这个记录。
挖掘商业软件的潜力
当现有的任何套装软件都不管用时,运用一点创造力,就能降低开发及维护专有应用软件的成本和开销。软件厂商的一个方法就是与竞争对手合作,共同开发客户最终需要的行业软件。
Lutchen说: “市场和规模经济效应正在迫使竞争对手更加频繁地合作。”他举例说,娱乐行业的一个客户正与竞争对手、风险投资商和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一个版税信息系统。他表示,现成的版税信息系统部署起来一向有难度,因为每笔合同都不一样,实施后会带来复杂的跟踪和支付流程。如今,这些合作伙伴正在协力开发这个差异性较大的系统。
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采取相似的做法。上世纪90年代末期,UPMC在寻求一个影像存档和通信系统(PACS),把放射科胶片转换成数字图像,便于储存、查看及分析。可问题是,当时没有一家PACS厂商提供此类产品。
在学校信息科学试验室的帮助下,UPMC自行开发出了PACS,至今仍在使用。此后不久,UPMC与风险投资商合伙开办了Stentor(这家公司后来被飞利浦医疗公司收购),专门负责产品开发。
商业化降低了长期支持和维护的风险。UPMC的企业中间件主管Duane Falk说: “我们发现,Stentor要真正获得长远成功,惟一的办法就是让它从UPMC脱离出来。”Falk还强调,有充足的人员资源(总共900名IT员工中就有250名开发人员)、深厚的开发文化(依赖卡内基·梅隆能力成熟度模型)以及内部实验室等有利因素会保障重大开发决策实施。
影响决定的因素
现在还出现了使自建和购买的界限日益模糊的其他模式。比如在SOA中,业务流程被分解成多个粗粒度的应用程序组件——像StrikeIron这些独立厂商开始对这些应用程序组件进行标准化,并单独提供,包括甲骨文、SAP和Siebel在内的各大企业软件开发商也在向基于组件的模式靠拢,不过这会不会导致为单个组件购买许可证仍是个未知数。
DC-Stat的Thomas说: “我们正在向这样一种模式靠拢: 组件实现了商品化,最终我可以购买自己需要的某项服务。”
但是企业IT根本无法完全逃避过去。
Paini Computer System公司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现场和异地外包服务。该公司的全球保险行业解决方案副总裁John Pierce说: “不能漠视旧有的环境,正是它日复一日地支撑着贵公司。”
他说,首先要正确定义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常常关注内部,而不是关注外部的客户。”
Lutchen表示,现在IT环境中出现了收集数据以帮助决策的资产管理方法,这种情况越来越常见。“光有电子表格还不够,需要系统地收集这些数据。”
这种做法有助于缓解企业的政治纷争,而企业政治势必是隐藏在任何决策背后的最棘手问题。摩托罗拉的Redshaw忠告,要尽量同情固执已见的利益相关者所处的境地,并且学会在不太重要的项目上有所妥协。他说: “有时存在一些犯不着大动干戈的争执。应当把精力放在真正能节省成本的方面。”
链 接
选择合适的服务供应商
IT经理该信任谁?
这是IT经理在为企业的大规模转型制定路线图时,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IT经理都知道: 一旦决策失误,数百万美元的投资就会付诸东流; 而且作为IT负责人,他很有可能因此而身败名裂。由于如今预算特别有限,向大型管理咨询公司寻求帮助的可能性在降低。如果IT经理在管理一个典型的大中型企业的IT部门,他很可能与一批服务供应商有过合作,它们曾大力投资于更高级的IT服务中。
但它们到底能提供多大的战略价值?
越来越多的IT经理逐渐信任了自己的服务供应商,把它们当成值得信赖的顾问。但不是所有服务供应商都能提供领先的战略思想。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服务供应商?
第一步先在同行圈子中打听这家供应商以往的表现和近期的成功。接下来,IT经理需要运用下列标准来评估。
● 评估供应商在财务上有没有能力实现商业价值的主张。价值主张应当包括对预计成本节省、效率或业务收入改善进行的详细预测,而不仅仅是预测交易成本。弄清楚对方的白皮书是自己的团队写的还是委托第三方机构写的。要是白皮书质量平平,表明对方没有注意最近的技术趋势和潮流。
● 要求看一下以往供应商咨询工作的范例。咨询工作应当是完全客观、公正的。如果供应商能够从事部署工作,这就更好。
● 优先考虑现有的供应商,因为它们的思想可能更具有战略性。因为已经熟悉企业情况的供应商会密切关注企业的需要,能够在业务流程、沟通或方法方面提供观点和见解。
● 评估潜在供应商对于企业政治纷争和企业文化方面的理解。
最后,不要对服务供应商抱有先入之见。有些IT经理采取老一套的做法: 谁出的价最低,就会选谁作为自己的软件供应商,这是一个错误。这些IT经理一心想找到最低价,结果根本不会在意服务供应商具备了怎样的咨询能力。
评估购买还是自建时,全面了解软件生命周期(通常是七到八年)内的总成本非常关键。专家表示,这一步很重要,因为软件成本的70%发生在部署后。如果认真分析一下生命周期内的总成本(对内部开发人员的日常维护进行合理评估),结果往往倾向于购买。
一些工具能够帮助IT部门全面了解所有资产和需求,比如人员、技能、合规要求、预算、软硬件和技术架构等等。专家忠告,最稳妥的做法就是收集数据,然后将结果展示给业务部门的利益相关者,之后,让他们来做决定。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