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对研发管理的投资(转)(美国研发费用)
945
2022-08-09
研发费用与企业良性发展(转)(研发费用增长原因)
正如2002年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科技100强”时所一再强调的:即使在最不景气时,企业也绝不要吝惜研发经费,因为,研发支出是高科技公司营运能力的重要指针。有关资料显示,为了促进新产品开发,在加大研究和开发(R&D)投入方面,国外知名企业技术开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普遍达到了15%~20%。目前世界500强企业研究开发的费用占据了全球的近70%。微软全球2002财年的研发费用是53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21%。英特尔2002年在研究开发费用方面的投入也增加到41亿美元。 研发费用的定义 研发(R&D),包括:“R”(research,研究)和“D”(development,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德勤(Deloitte & Touche)执业会计师指出,对研发的认定,最严格的莫过于税务上对研发项目要求的内容:一家公司的研发部门,一定要有产品线的层次、专职员工及主管,才可以列入研发经费。 也有人认为广义的研发实力,其实还包括了制度创新、人才投资及专利价值等,但若要单纯化,研发支出是最直接的表达。 直接加分的作用 当全球把中国内地当作世界工厂时,一项值得注意的资料,就是IBM2001年的研发支出(62亿美元),等于中国内地全部企业一年研发经费的总和! 研发支出的绝对金额,在全球产业竞争上,有直接的加分作用。企业淘汰赛愈来愈快,在“大者恒大”的情况下,研发支出也要随企业规模增加,才能维持领先的优势。 根据台湾某知名科技产业杂志的统计结果,半导体产业的研发实力最强。 在“研发支出”的绝对金额方面,2001年度,台积电(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台湾首家研发支出突破百亿新台币的公司。相当于3亿美元的研发支出,跟全球半导体大厂如英飞凌(Infinion)、美光(Micron)等相比,则毫不逊色。 台积电,在1999年时,研发支出还停留在30亿台币的阶段;2000年的研发支出,就跳到新台币70亿,成长幅度高达140%。也是在2000年8月,台积电在南科台积6厂安装了台湾第一条12英寸、铜制程的晶圆试产线,率先把台湾引进12英寸晶圆的时代。2001年,台积电的研发支出又跃升为106亿,较前一年的成长幅度超过51%。 在技术方面,则反应在“国际半导体技术演进蓝图”(ITRS)的路线图上。台积电在2001年第四季,就已进入13微米的制程范围,比ITRS预定的2002年第一季度整整早了1年。 台积电最大的挑战,就是接下IDM(整合组件大厂)订单。这些IDM除了要求13制程外,还会要求台积电的制程和IDM原来发展的制程兼容。IDM的订单虽较长较久,却也考验着台积电的研发部门,可说是另一个把高难度的研发、转化成高利润的好机会。 在“核准专利数”一项上,则由联电夺得冠军。联电在制程上的专利,许多是来自于服务客户的需要,而联电旗下的智原科技在ASIC(特殊应用芯片)上的实力,也贡献良多。 台湾管理智能财产的官员指出,台湾的研发实力,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相当耀眼。根据2004年6月《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的估算,台积电在半导体知识产权上的价值,排名全球第四,甚至超越了通讯芯片霸主德州仪器(TI)。 尽管研发无法让公司在短时间获利,但如同迈克。墨菲指出:“高营收成长→高获利→高研发费用→高营收成长”的良性循环,才是高科技公司经营的阳关道。 从这个角度来看,台积电的“研发支出”和“研发成果”已经进入“正向循环”:从技术领先(例如,台积电2001年在18微米以下高毛利率的产品,就占了产品线的45%)到获利领先,再回来将获利投资在技术上,这也是近年来台积电研发支出的成长动力。[@more@]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