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哪些同步盘?好用的同步网盘有哪些?
623
2022-06-04
预算管理包括编制预算、预算执行、预算考核三个环节。一、企业预算体系的编制(一)企业预算体系的构成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及层次性,决定了企业预算体系的复杂,它包括了经营、财务、长期投资等企业全方位的计划。企业的货币形式的全面预算,综合反映了经营中的各财务、资金计划,是企业预算的核心内容,在不同的企业其基本构成是相同的。一般企业全面预算的内容主要包括:(1)经营预算: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2)财务预算: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资本预算。1、销售预算。销售预算一般是企业生产经营全面预算的编制起点,生产、材料采购、存货费用等方面的预算,都要以销售预算为基础。销售预算以销售预测为基础,预测的主要依据是各种产品历史销售量的分析,结合市场预测中各种产品发展前景等资料,先按产品、地区、顾客和其他项目分别加以编制,然后加以归并汇总。根据销售预测确定未来期间预计的销售量的和销售单价后,求出预计的收入:即:预计销售收入=预计销售量*预计销售单价销售预算一方面为其他预算提供基础,另一方面,销售预算本身就可以起到对企业销售活动进行约束和控制的功能。2、生产预算。生产预算的编制要以预计销售量和预计产成品存货为基础。产品的预计生产量可根据预计销售量和期初、期末的预计库存量确定,主要有几个关键环节,一是要预计期初产成品存货,二是要预计期末产成品存货,这要根据企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能力而定,然后计算预计生产量:预计 预计期末 预计期初生产量=(预计销售量+产成品存货)—(产成品存货)企业产成品存货的预算,要进行统一的计划,目的在于避免过多存货,形成资金积压、浪费;或存货不足,影响销售活动的正常进行,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利。3、直接材料预算。直接材料预算是一种以生产预算为基础编制的显示预算内直接材料数量和金额的计划。数量部分构成企业实物数量表示的预算的一部分。直接材料预算要根据生产需要量与预计采购量以及预计原材料存货进行编制,而预计采购量与预计原材料存货的情况,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组织特点、材料采购的方法和渠道进行统一的计划,其目的是为了在保证生产均衡有序的进行的同时,避免直接材料存货不足或过多,影响资金运用效率的生产效率。预计直接材料的计算公式是:材料预计数量=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的材料需用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直接材料预计=直接材料设计采购量*单价4、直接人工预算。与直接材料预算相同,直接人工预算的编制也要以生产预算为基础进行。基本计算公式为:预计所需用的直接人工总工时=预计产量*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小时5、制造费用预算。制造费用预算是一种能反映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以外的所有产品成本的计划。为编制预算,制造费用常按其成本形态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可在上年的基础上根据预期变动加以适当修正进行预计。变动性制造费用根据预计生产量乘以单位单位产品预定分配率进行预计;而半变动制造费用则可利用公式Y=A+BX进行预计。(其中A表示固定部分,B表示随产量变动部分,可根据统计资料分析而得)。为了全面反映企业资金收支,在制造费用预算中,通常包括费用方面预期的现金支出。制造费用预算为两个步骤:首先计算预计制造费用,然后再计算预计需用现金支付的制造费用,各自的计算公式为:预计制造费用=预计直接人工小时*变动性费用分配率+固定性制造费用预计需用现金支付的制造费用=预计制造费用—折旧6、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有两项基本目的,一是为编制预计损益表提供销售产品成本数据;二是为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提供期末产成品存货数据。其基本的内容为:首先计算预计产成品单位成本,这是根据企业的各种技术和产品设计资料而确定,包含产成品的人工、材料、间接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的预计,按照完全成本法模拟预计得出;或根据企业生产的历史情况并考虑优化及因素设计。将产品单位成本乘以预计期末产成品存货数量,即可得出设计期末产成品存货金额。7、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预算。销售与管理费用预算包括预算期内将发生的除制造费用以外的各项费用。它们的编制方法一般也根据成本形态进行。8、研究开发费用预算。企业研究开发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研究开发费用的预算包括研发人员的工资费用和各种材料费用,研究开发费用预算主要反映企业现金支付的计划,为企业现金预算提供数据。9、资本支出预算。资本支出预算是长期投资计划的反映,主要包括拟投资的现金支付进度及数量计划,综合反映为投资各年的现金流量预计表,是企业编制预计财务报表的重要数据。10、现金预算。现金预算一般由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不足以及资金的筹集与运用等四个部分构成。其基本关系为: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当期筹资前可行现金会计—现金支出现金多余+资金的筹集(运用)——————————————————期末现金余额现金预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它有利于企业事先对日常现金需要进行计划的安排,如果没有现金预算,企业无法对现金进行合理的平衡、调度,就有可能使企业陷人财务困境。11、预计损益表。在前几项经营预算的基础上,根据一般会计原则(权责发生制),即可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损益是整个预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提示企业预期的盈利情况,从而有助于经理人员及时调整经营策略。12、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预算期末各账户的预期余额,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预测情况,是计划综合结果的反映,为企业提供会计期末企业预期的财务状况信息。它们根据企业预算期初的资产负债表;经营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现金预算的有关结果,对有关项目进行调整后编制而成。(二)预算的编制方法在预算管理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预算管理经验,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预算方法的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一个预算管理方法体系。下面主要介绍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几种方法。1、固定预算。预算按是否可随业务量变动而进行调整,分为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固定预算(fixed budget),又称为静态预算(static budget),是按固定业务量编制的预算,一般按预算期的可实现水平来编制。我们通常做的生产预算、销售预算,是按预计的某一业务量水平来编制的,就属于固定预算。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固定预算的主要优点是编制较为简便;缺点是实际业务水平与预算业务水平相差较大时,就难以引起预算应有的作用,难以进行控制,考核,评价等,因此,在市场变化较大或较快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此法。2、弹性预算。弹性预算(flexible budget),顾名思义,是一种具伸缩性的预算。在不能准确预测预期业务量的情况下,根据成本形态及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按预算期内可能发生的业务量编制的一系列预算。弹性预算主要被用于成本预算和利润预算。编制弹性预算的基本程序(以成本预算为例)一般为:(1)选择业务量的计量单位。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如机械化程度高的企业,更宜采用机器工时而非人工工时,此外还要注意计量单位应易取得和易理解。(2)确定业务量的范围。业务量的范围就是预期业务量变动的相关范围,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定,但应使将来可能发生的业务量不超过此范围。(3)按成本形态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4)确定预算期内各业务活动水平。(5)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有很多优点:它比固定预算运用范围广泛,使预算与实际具有可比基础,使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可有意义和说服力;一经编制,只要各项消耗标准和价格等依据不变,便可连续使用,从而可大大减少工作量。当然,运用弹性预算而不运用固定预算的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运用弹性预算能够在控制了数量变化后,更好地对某个职能部门或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美国一项对上市公司弹性预算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有48%的公司在对生产成本进行预算时采用了弹性预算方法,但仅有27%的公司在对分销、市场营销、研究与开发费用、管理费用进行预算时采用弹性预算方法。这些数据表明,在生产部门中,弹性预算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企业运用弹性预算方法并不是很多见,大部分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都仅编制固定预算,这说明我国企业预算编制水平是相对落后的。3、滚动预算。滚动预算(Rolling budget)又称永续预算(perpetual budget),其基本精神就是它的预算期永远保持12个月,每过1个月,都要根据新的情况进行调整,在原来预算期末再加1个月的预算,从而使总预算经常保持12个月的预算期。滚动预算的编制,可采取长计划、短安排的方式进行,也就是在编制预算时,先按年度分季,并将其中第一季度按月划分,建立各月的明细预算,以便监督预算的执行。其他三季可以粗略一些。到第一季结束后再将第二季的预算数按月细分,依将类推。滚动预算与其说是一种预算编制方法,还不如说是一种预算编制思想。与传统预算方法相比,优点如下:(1)保持预算的完整性、持续性,从动态预算中把握企业的未来。(2)能使各级管理人员始终对未来12个月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所考虑和规划,从而有利于生产经营稳定而有序地进行。(3)由于预算不断修整,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相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但在实际中,采用滚动预算,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条件,如材料供应时间等。此外,不足之处还有预算的自动延伸工作比较耗时,代价太大。(三)企业预算编制步骤预算编制要遵循以下步骤:1、制定规划方针。即确定预算的总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一些方针和原则,为预算的制定确定大的方向。2、各职能部门提供基础资料并互相沟通。预算编制应当采取“自下而上”信息流程,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并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就预算需使用的一些关键性假定在企业各职能部门达成一致,为预算的编制提供坚实的基础。3、制定销售预算。销售预算左右整个企业的所有业务,并且是其他分预算编制的基础。在对关键性假定达成一致后,应当首先编制销售预算。4、编X制其他分预算。5、互相协调以确定各分预算的最后定案。6、对预算进行审核。二、预算监控系统企业预算监控系统包括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调整控制和预算反馈控制三个部分。1、预算的执行控制。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包括权限划分、资金监控和预算仲裁。其中权限划分是再预算执行过程中,为保证预算内的投融资、资产购置、费用开支、经营业务管理的有效性,对预算额度的使用许可设置必要的审批权限。资金监控部分,企业可根据预算管理需要,设置“业务资金预算执行监控付款、收款卡”和“费用预算执行监控卡”。另外,当各预算单位之间发生利益而导致经营业务无法正常进行时,首先应由各预算单位领导之间自身进行协调,协调无效时,报预算委员会主任仲裁,或由预算委员会提交预算委员会仲裁。预算委员会作出仲裁决议后,由预算工作组下达“预算仲裁决议书”给相关预算单位。仲裁决议一经形成,各预算单位必须无条件执行。这便是预算仲裁。2、预算调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要保证预算的科学性、严肃性与可操作性,对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是必要的。但这种调整同预算的制定一样,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严肃的环节,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只有下列情况发生时,方能对业已制定的预算指标进行调整:总公司领导交办的追加任务;外贸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国家相关政策发生重大变化;预算单位主要管理、经营人员变动;总公司内部调整;突发事件;以及预算委员会认为应该调整的其他事项。3、预算反馈控制。预算反馈控制包括反馈控制制度和预算反馈报告两部分。为保证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预算单位应定期召开预算例会,对照预算指标及时总结预算执行情况、计算差异、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预算例会按照召开的频度应当形成不同形式的预算反馈报告。三、我国企业实施预算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一)实施预算管理应建立全局观,确定好具体的预算管理目标,企业最高领导应作为预算编制和实施的最高决策者,必要的时候可以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预算委员会,在预算管理中强调预算管理的参与性1、预算目标的选择:决策管理与决策控制。在预算的功用中预算管理要为不同的目的服务,而且这些不同的目的对预算管理体系的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必然会产生一个在各个目标中进行取舍的问题,这要求企业根据本企业所面临的特殊环境作出决策。比如在销售预算的制定过程中,销售人员掌握着企业的情况这一专门信息,如果预算仅仅是为了管理决策服务,销售人员就会把他的所掌握的信息毫无保留地拿出来,与各部门进行分享;但如果预算的目的之一是作为业绩评价标准,销售收人数值要在年末时用来对企业销售部门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并由于这一信息的不对称性,销售人员就会对其掌握的信息进行一定的“裁剪”,以不被人识破的前提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销售部门有可能会有意低估未来的销售收入金额,从而有利于其业绩评价。然而如果销售部门低估销售收入,就会相应地造成生产计划数量的减少,而企业的生产就不能达到效率最高的状态。也就是说,决策管理和决策控制两项预算的职能之间存在着冲突,若过分强调预算的决策控制的功能,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决策管理功能的发挥;而若要保证决策管理功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则无可避免地要放弃决策控制功能。2、企业最高领导应拥有预算制定、实施的决策权。从我国的预算管理实践来看,预算在很多企业只是流于形式,首先企业领导对企业预算就不是很重视,很多企业只是指定由财务部门完成预算并进行实施,这显然不利于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也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造成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预算并没有切实遵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预算软约束问题。解决这问题的方法之一是让企业最高领导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并对预算的制定有最后的决策权,这样才能从整个企业的大局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3、设置预算委员会。在西方的许多公司中,除了让企业席执行官直接参加预算管理过程以外,还设置了预算委员会来参与预算活动。预算委员会是由各个主要职能部门的经理组成的,由首席执行官担任主席。这个委员会的工作是,使公司内各部门甚至部门内各员工专门信息的交流更为方便,并使各部门就基础假设达成一致。从根本上说,除非经过预算委员会的审批,否则不能接受一项预算或预测数据。4、强调预算的广泛参与性。既然企业预算是对整个企业未来行为的规范,就应当让尽可能多的员工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这样既可以体现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可以促进信息的更广范围内的交流,使预算编制中的沟通更为细致,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当然,强调预算的广泛参与性的同时,也要注意预算编制的效率,要注意区分各级员工参与的程度,不能一视同仁。具体如何执行要根据企业的规模、管理水平、职工素质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要明确这些内容必须在预算制度中作出具体的规定。(二)企业预算体制的设计,包括预算的内容,预算编制的方法,都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照搬企业预算管理应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为适合的预算管理模式。并没有一个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统一预算模式,而是在遵循预算管理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从企业的总目标出发,以成本效率原则为依据,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效率的预算管理模式。具体来讲,企业应对预算的内容、预算编制的方法、预算执行规定与考核方法等作出选选择。1、预算内容的选择。预算的内容是指企业应编制哪些预算,对于规模较大、企业经营活动比较复杂的企业应尽量编制全面的预算;对于小规模企业,或者业务比较单一的企业,可以仅就管理和控制的重点编制预算。2、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随着预算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方法也不断发展,形成了包括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和概率预算的一个系列,企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外部环境及本企业的预算水平进行选择。对于市场价格及企业市场份额情况不很确定的企业(如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企业),应尽量采用弹性预算;而对于市场情况比较确定的企业,则采用固定预算更为合适。另外,企业预算水平也是选择预算编制方法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预算水平较高的企业可以选择较为先进复杂的一些预算方法,如滚动预算和零基预算;而对于预算水平较低的企业,则尽量从编制简单易行的预算开始(如固定预算),以防引起工作的混乱。(三)企业实施预算管理要充分考虑到员工可能对预算作出的反应,他们的反应可能受到预算编制的方式,他们在预算编制中的参与程度,沟通交流的方式,预算的表述形式及预算实施的方式等各方面的影响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应要考虑以下一些行为方面的问题:1、认知(Perceptions):人的认知能力是存在差别的,对于同样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在预算管理中,可能会存在员工对目标理解及政策认识的差别,因而要求在预算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的这种认知能力的差别,进行广泛沟通与交流,以使对预算的认知误差风险提前释放,保证全体员工对预算的理解一致。2、个人目标(Personal goals):每个行为主体个人都是社会环境下的“复杂社会人”,他们都具有各自的个人目标。这要求管理体系除了制定预算外,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或改变行为主体的目标函数,或改变行为主体实现目标最大化过程中的约束条件,促使各行为主体个人目标和预算目标的一致。3、参与(Participant):参与原则是一个被预算制定者经常忽略的原则。人总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对于那些本应参与预算制定但事实上并没有能够允许作为预算制定者一员的人来说,他们很有可能会取消他对预算的通力合作和支持,而相反地,会进行一些消极的抵触。所以,企业预算的编制应当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进来,以保证预算编制的效率。4、愿望层次(aspiration levels)与目标(targets):预算的实现被视为成功,而预算未实现则被视为失败。这可以影响到激励和士气。从目标的一般性看,激励是通过提高行为主体的动机力量来实现的,动机力量是指动机的强度,即调动行为主体积极性和激发行为主体内在潜力的力度。因而预算编制在设定目标时,要仔细进行斟酌,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力争使动机力量最大化。5、借口(an excuse):在预算的实施中一定要注意实事求是、认真地对待预算的每一个批评,如果确实是预算存在问题,则要对预算进行调整,如果不是预算的问题,而是行事者的行为出现了偏差,则一定要对该行为主体进行一定的惩罚,保证预算的权威性。6、强加(imposition):如果管理当局“自上而下”地强加预算,那么“在下面工作”的人员可能会抵触它们,不给予支持,或根本就没有热情。(四)周期性明显的企业,可以采用周期预算来编制长期预算,以与企业的周期战略管理策略相适应以企业周期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将能使企业在对未来预测时首先明确企业现时所处的周期阶段,根据企业环境和企业活动的周期性规律,对企业的未来环境和状况进行预测,使预算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实现方式是实行周期战略,即以企业周期为基础确定企业在各个周期的发展战略,这就更加要求企业以周期为基础来编制预算。在以周期为基础编制预算时,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生命周期,因为经济周期、行业生命周期属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而产品生命周期则属于企业经营活动规律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生命周期是对企业整体行为规律的描述。当然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其他几类周期的情况。(五)企业实施预算管理应避免的一些错误倾向1、避免预算过繁过细。有些企业认为,预算作为一种管理控制的手段,应对企业未来经营的每一个细节都作出细致的规定。其实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倾向,由于预算对极细微的支出也作了琐碎的规定,致使各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自由,这无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企业运营的效率。所以,预算并不是越细越好。究竟预算应细微到什么程度,必须联系到授权的程度进行认真酌定。2、避免让预算目标取代企业目标。这是预算管理中的另外一种危险倾向,即常说的目标置换。在这种情况下,各职能部门主管只是热衷于使本部门的活动严格按预算的规定进行,但却忘记了首要的职责是要千方百计地去实现企业的目标。目标的置换通常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1)没有恰当地掌握预算控制的。(2)为职能部门设立的预算标准没有很好地体现企业目标的要求,与企业的总目标方法更直接的、更明确的联系,或者是企业环境变化产生了预算目标与企业总目标的脱离。为了防止预算控制中出现目标置换的倾向,一方面应当使预算更好地体现计划的要求;另一方面应当适当掌握预算控制的度,使预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3、避免因循守旧。预算管理中存在的另一种危险倾向是因循守旧,以历史的情况作为评判现在和未来的依据。比如职能部门以前年度的日常支出预算的标准,因此职能部门有可能会故意扩大日常的支出,以在以后年度获得较大的支出预算标准。所以,必须有一些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来扭转这种倾向,否则预算很有可能变成掩盖懒散、效率低下的主管人员的“保护伞”。4、避免一成不变。预算管理不能一成不变,要对预算进行定期检查,如果情况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就应当调整预算或重新制定预算,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